開放資料價值,勿以小侍大

大數據》(Big Data: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, work, and think) 作者之一,在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任教的維多.麥爾荀伯格 (Viktor Mayer-Schönberger),再帶來一陣議論 Big Data 之風,連馬總統也能順應潮流,應對說出:「台灣巨量資料,投資不足」的話語。

從一個持續在打造行業別 Big Data 解決方案的業者角度,我們當然樂見中華民國總統,可以從社稷發展、社會整體競爭力整備的角度,以國家領導者的高度,表達對此一議題的憂慮與警示,至少這代表此議題可以列為「策略性話題」。

我們想要追問的是:

「總統怎麼看 Open Data 與 Big Data?」
「投資不足,是指公部門,還是私部門?」
「投資不足,我們知道了。然後呢?」

當然,我們也不認為應該期待馬總統來回答這個問題,畢竟,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須費心答覆。

若要探究 Open Data vs. Big Data,兩者並不在同一個維度上,一個重點在「開放的價值」,一個說的是「如何解決量大、及時、多結構的問題」。Apple to Apple 放在一起比較,意義不大,但相同的重點,都環繞在「Data」上。要如何轉兌資料的價值,則是兩者共通的議題。

資料價值,孰大、孰小?


圖 1. 資料價值的 4 個層次

由個體或群體所在的位置,我們可以將資料價值的層次,區分為個人、商業、社會、國家戰略。對應到價值轉兌所需的資料,我們可以大致歸結如圖 2.:

圖 2. 資料 vs. 價值
  • 個人價值:主要來自跟個人單體有關的資料,如各種狀態下的生理資料、運動記錄、以空間或時間為維度的工作記錄或生活記錄等。在智慧型手機已普及、穿戴式裝置日漸流行的今天,能夠協助做到 Quantified-self 的硬體與軟體越來越多,個人資料的累積、視覺化呈現、解釋,亦加普及。應用場景以增進健康、愉悅地安排生活為主。
  • 企業價值:主要來自企業資料,少部分來自政府資料與 NGO 資料。值得注意的是,像 Facebook 匯聚了來自全球十數億個會員的資料、Google 匯聚了爬取自全世界網站的資料、Amazon 儘可能上架最多的零售商品,然後分別提供社群網路、搜尋、購物的各項功能給普羅大眾,這些也被歸類為企業資料。所以企業資料,除了私藏,也可以做開放使用。應用場景以各種商業服務為主。
  • 社會價值:或謂公民價值,主要來自政府資料、NGO 資料、當然,理應包含開放的商業資料。應用場景則廣泛地含括食衣住行育樂、健康醫療、總體與地區經濟、社會正義、犯罪防治、急難救助、學術研究等等。
  • 國家戰略價值:在極端的情況下,一個國家可以以粗暴或隱密的方式,含括所有國民、民間、組織在國內與海外的資料,或是流經該國網路的資料。應用場景通常與國家安全、施政透明、防恐打貪、輿情監控為主。

Open Data 在哪裡?

只要資料擁有者 (Data Owner) 願意,不管是個人資料、企業資料、政府資料、NGO 資料,都可以 Open。

「願意」的力量最大,唯有先願意 Open,打從心理認同 Open 的價值,並認清價值的領域,接著才來討論該如何 Open 的各種面向問題:授權、格式、品質、更新、費用等,方有意義。否則,只是在浪費社會議論的時間與資源。

Open Data 價值以謬誤

利用有限開放的網路資料,如權限允許的  Facebook 會員資料、社群資料、粉絲頁資料,來做精準行銷上的分析使用,發揮其商業價值,這個領域設定無誤。

但把開放政府資料該著重的價值領域,從社會、公民轉移到商業去,則真是以小侍大的價值觀錯誤。更可惜的是不以透明化治理作為主要策略,自我放棄可以鍛鍊成為一個資料驅動 (Data-driven) 先進政府的機會。

Open Data 一定是 Big Data 嗎?

答案是不一定;應檢視開放資料的範圍,以及應用時取用的內容而定。大家可能會想當然爾地認為,政府的資料那麼多,開放出來一定是巨量資料。但實情是:不同資料擁有者 (機關單位) 開放出來的資料集多寡不一、大小不一,除非是特意彙整與加值,否則以比率上來說,即使成年累月的疊加,上 TB 的開放政府資料,應該還是少數,不信,大家可以上去「政府資料開放平台」data.gov.tw 看看。

從應用者的角度來看,一項資料產品 (Data Product) 可能綜合使用了多項來自企業、政府、NGO 的開放資料,需要更多維度的關聯運算與分析,落入 Big Data 3V 橢圓的機率,相對上就大了許多。

綜合以上,我們可以說,Big Data 的應用,可能與取用 Open Data 相關,但卻非絕對有關。

誰投資不足?

從 Big Data 解決方案業者的市場經驗出發,我們可以說,也許還處於早期市場,但在涉及商業價值領域的部份,私部門的投資絕對是高於公部門,而且在特定行業,還在加速投入中。

反觀公部門,雖為 Open Government Data 編列了發展預算與工作資源,但錯看價值領域,重商輕公,可謂「投資錯誤」,其結果自然反應在「經濟效益無法彰顯」。期待政府當責諸公,在擘劃後續發展一事上,不要再迷思方向,造成投資加大,失敗加大。

結論是:與其檢討投資不足,不如先看看是否投資方向錯誤。





留言